不同专业学生体能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教育向社会各领域输送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要达到优良的水平,体能培养对于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是否能满足岗位需求是不可或缺的,要提高大学生对于工作环境和强度的适应性,提高大学生身体的耐受力、灵活性,不让个人身体因素成为工作的绊脚石。因此在当前高职体育教育中要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需求,结合高职学生体能锻炼、体育意识、体育技能、体育习惯等教学目标,开发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具有针对性的体育课程项目,让学生真正能够强身健体,为未来进入工作岗位打好身体素质基础。
1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1.1 高职体育教学目标与职业岗位需求脱节
高职教育改革主要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为谁培养人才这几个核心问题而展开,高职体育作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必开课程,关系着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当前的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仍然沿袭着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没有突出职业院校对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点,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对于大学生的体能有一定的需求,无论是在管理服务,还是在生产建设的第一线,都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体魄,较高的身体素质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劳动强度,而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恰是忽略了学生的未来职业属性,体育教学目标过于泛化,没有职业针对性。
1.2 高职体育教学内容设置的不匹配
合理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效支撑起高职体育教学的效果,高职院校课程的教育模式也要以职业导向为基础,体育教学也要基于岗位体能需求来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才是正道,课程要具有职业性、导向性、针对性,体育课程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来开展不同形式、项目的体育活动。虽然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已经开始关注岗位体能需求来调整体育课程,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尚未形成有效的课程体系建设,在职业岗位体能需求标准和理念上也不够明晰,仍然需要进一步去探索体育教学与岗位体能的匹配性。
1.3 高职体育教学的方法有待更新
高职体育课堂通常教师会采用讲解+示范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题目项目类课程,重点都放在了动作要领、技术技巧的掌握这些方面,讲解完毕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训练,但其实这种教学方式略显单调,学生大多数是通过模仿来完成动作,至于动作是否标准,训练又是否有达到应有的运动量,这些在无形中被忽视了,而且体育课本应是有很高趣味性的,可是由于教学方法的单调,反而提不起学生上课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的体能锻炼。
2 基于不同专业学生体能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路径
2.1 结合专业特色,明确体能需求,制定教学目标
高职体育教学要兼顾体育通识教育与专业体能锻炼相结合,首先体育活动无论是简单的跑步、跳绳,还是需要一定技术技巧的篮球、体操、武术、瑜伽等趣味性项目,都需要掌握基础的体育运动知识,才能尽量避免在运动中受到不必要的身体损伤;其次不同的体育项目对于人的身体部位、机能具有不同的锻炼效果,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岗位体能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指导,让学生通过不同的体育项目来锻炼身体,比如上肢、下肢力量,柔韧性,耐力,心肺功能等等,提高身体基本素质;三是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学生的意志力、抗压能力、协作能力等其他素质水平,既有体魄又有头脑还有魅力,这才是学生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应当得到的全面发展。
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教授学生基础的体育理论知识,包括体育技能、健身、保健知识,关于比赛的规则、比赛组织形式、流程,体育职业病的预防、安全防范措施等,还有体育心理健康知识,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理念的传递。
专业岗位体能训练目标:心肺能力、平衡能力、反应能力、耐受能力等身体机能。
社会体育能力培养目标:观察力、判断力、意志力、责任感、合作性、创新性。
2.2 优化高职体育课程内容设置,贴合不同专业需求
针对不同专业的体能需求,要做到分类设置,有所偏重,结合专业特点以及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职业类型入手,根据体能消耗的大小和侧重,将相近的专业进行归纳,然后根据岗位职业体能的要求侧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锻炼以适应岗位,也要注意职业岗位上可能会产生的职业病,提前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这方面的身体素质,预防职业病的产生。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也要注意趣味性、多样性,兼顾职业与学生个体健康需要,让学生愉快地接受体育锻炼。
文章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网址: http://www.zgzyjsjyzzs.cn/qikandaodu/2021/0707/1303.html
上一篇:老年人能力评估师是干啥的
下一篇:普惠性乡镇幼儿园不同薪资水平教师职业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