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谈双轨学制促进现代化学前教育和现代化职业
一、拟建“双轨学制”的构想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要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教育要改革,首先是学制的创新改革。拟建“双轨学制”是依据党和国家先后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遵循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教育。
“双轨学制”是对现有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组织系统、课程设置、教材编纂、学习年限、招生考试制度等现状进行调整改革。目的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重视现代化学前教育、现代化职业技术教育,强化劳动教育意识,为党和国家培育新时代各行业的又红又专的接班人。由于篇幅有限仅以简述。
二、“双轨学制”的系统剖析
(一)“双轨学制”的划分
我国有51万多所学校,2.7亿在校学生,1600多万名教师,教育体量世界最大。但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发展还不平衡,人民群众需求的教育与人民群众实际受教育的成果差异很大。如何组织好、发展好、运行好这样庞大而复杂的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特别是教育对国家和民族来说,利在当代,关乎未来,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党的领导尤为重要。由此,“双轨学制”的划分是根据目前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针对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研究的。“双轨学制”是在我国现有的学制中有计划地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的三级分流分轨,从中设计两条培养造就人才的求学就业轨道。第一条培养人才的轨道是初等、中等、高等普通教育;另一条培养人才的轨道是初等、中等、高等现代化职业技术教育。“双轨学制”纵向自成体系,横向紧密联系相互融通。调整现有普通教育中的初中、高中阶段的招生规模,重视和大力发展初等、中等现代化职业技术教育。
(二)“双轨学制”的简述(“双轨学制”图谱略)
当前学前教育、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仍是短板,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发展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
我国的初等教育为六、三制。但在21世纪以来凸显滞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元化的信息获取途径使得少年儿童受教育范畴不再是局限于学校的课堂教育,这一代人的心智体能成熟期提前,因而小学的六年教育可缩短为五年。我们遵循《劳动法》和社会就业的需要,初中三年改为四年,第四年初中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学习培训与劳动实践锻炼,便于更好地服务社会参与建设。因此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划分为五、四、三制。
初等教育是双轨学制的开端。第一条成长成才轨道是初中普通教育,目标是为普通高中、现代化职业技术高中、中专输送人才。第二条成长成才轨道是初等现代化职业技术教育,目标是培育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技术初级人才与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建设人才,同时为普通高中、现代化职业技术高中、中专输送人才。
重视学前现代化的幼儿教育。幼儿学校要尽快向现代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婴幼儿大脑早期高起点培养开发是关系今后创造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事。办好学前教育,可以极大程度地缓解独生子女这一代人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高效地工作。
1.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事关培养现代化创新创造型人才的启蒙教育,21世纪是现代化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现代化技术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社会环境的同时加速了人的成长速率。1至3岁是养成教育的基础期,3至6岁是培养性格行为的关键期,6至12岁是性格习惯养成期。尽早对婴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有利于发掘其潜在才能,有利于对未来人才的健康培养,是开发人力智力资源、增强科技竞争能力的战略因素之一。为此,学前教育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母育学校1至2岁;托儿学校2至3岁;幼儿学校4至6岁。
(1)母育学校包括胎教、婴儿教育。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父母的培养教育关系孩子的成长成才。因此母育学校,首先是父母品德品行的教育和如何育婴的教育。婴儿出生前,父母通过网课等方式学习各种育婴知识。婴儿出生后,父母应以声乐为主辅以爬、滚、走等小活动,关心他们的德智体美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家庭教育为主。有条件的地方和城市可建设母育学校,使婴儿接受全方位的良好教育。一般宜幼教工作者与幼儿保健卫生工作者共同任教。
文章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网址: http://www.zgzyjsjyzzs.cn/qikandaodu/2021/0225/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