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方向 遵循出版规律提高质量
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诞生的《化工职业技术教育》,伴随着化工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三十五周年的发展历程。回顾《化工职业技术教育》酝酿于厦门、诞生于杭州、成长于北京、复办于吉林的艰辛历程,不忘化工教育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对于今天办好这份全国化工职业教育唯一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化工职业技术教育》的创办背景
1985年,对于改革开放后的教育事业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阐明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措施、步骤和目的,提出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正如《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劳动技术大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但是,职业技术教育恰恰是当前我国整个教育事业最薄弱的环节。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这种状况,力争职业技术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职业技术教育问题已经强调多年,局面没有真正打开,重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就业者的政治文化技术准备缺乏应有的要求,在于历史遗留的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根深蒂固。因此,要在全党和全社会进行教育,树立行行光荣、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树立劳动就业必须有一定的政治、文化和技能准备的观念,并且在改革教育体制的同时改革有关的劳动人事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
“职业技术教育是党的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而职业教育适应这个需要则更直接、更紧迫,这就是职业技术教育必将波澜壮阔地发展的必然性(《化工职业技术教育》创刊词,1985)。”
《化工职业技术教育》正是在中共中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背景下,于1985年应运而生。
2 《化工职业技术教育》创办历程
2.1 酝酿于厦门,众筹划桨初鼓浪
1985年1月,化学工业部教育司在厦门鼓浪屿召开全国化工中专校长座谈会,中心议题是中专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会议期间,在化学工业部教育司领导的支持下,由北京市化工学校、吉林化工学校等 15所学校联名提议,创办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化工中专教育》,为化工行业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鼓与呼。当时参会的 36所学校热烈响应,每校赞助 500~2000元不等,当场筹集创办基金 4万余元。会议研究决定,《化工中专教育》编辑部挂靠在杭州化工学校。1985年4月,在北京市化工学校召开的第一次编辑委员会工作会议期间,将这份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由原拟名《化工中专教育》定名为《化工职业技术教育》,以便适应改革发展中统筹整合各方面、各层次职业教育资源的新趋势(魏安邦,2005)。1988年4月,化学工业部教育司在杭州召开第二次编辑委员会工作会议,明确《化工职业技术教育》由初创时面向 36所化工中等职业学校扩展到全国化工系统的技工学校,这样服务对象就增加 2~3倍(李旻,2005)。
2.2 破土于钱塘,曲院风荷露尖角
1985年6月,由化学工业部教育司主办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化工职业技术教育》诞生在杭州的西子湖畔,编辑部挂靠在杭州化工学校,编辑部主任为杭州化工学校校长沈祖志,副主任为吉林化工学校原校长魏安邦、杭州化工学校龚斌,主编为龚斌。经过两年的试办,1987年1月取得内部出版物登记证,1987年4月成立编辑出版委员会,化学工业部教育司郭祖荫副司长(任职期:1987年4月—1989年10月)、化学工业部教育司樊丽秋司长(任职期:1989年10月—1991年12月)先后任主任、浙江省化工厅陈积权副厅长为副主任。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化学工业部保留,但是职能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强化宏观管理职能,淡化微观管理职能。1991年调整后的编辑出版委员会由吉林化工学校原校长魏安邦任主任(任职期:1992年1月—1995年5月),北京市化工学校殳立群、杭州化工学校龚斌任副主任。首任主编龚斌(任职期:1985年1月—1991年12月)为《化工职业技术教育》做了奠基性工作。“他走访社会调查研究,学习经验,建立通讯网络,从征稿、约稿、审稿到编辑、印刷实行全面负责。”“龚斌主编有较深的学术造诣,治学严谨,为出版物做出了开创性的探索(魏安邦,2005)。”
文章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网址: http://www.zgzyjsjyzzs.cn/qikandaodu/2021/0120/488.html
上一篇:职业技术学校经典国学教学实践
下一篇: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