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岗位需求调查分
高等职业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用人市场需要,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只有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结构进行优化和改革,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有文化、有技术、有道德的高素质劳动者,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1]。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本课题组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专业课程设置更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进行了本专业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评价,为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提供了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专业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的调查
本次调查选择了本校129名实习结束后返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包括三年制和五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08级学生93名和2006级高职检验专业学生36名,其中男生36名,女生91名。采用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方法。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29份,回收129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召开座谈会2次,参加学生36名,个别访谈13人次。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能满足实习岗位的需要、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在校期间课程对实习期间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及对本校检验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
2 对调查结果的评价
2.1 对设置课程的有用性及课程内容能否满足学习需要的评价 10.2%的学生认为90%以上的课程内容有用,近半数学生认为开设的课程内容70%~90%有用,33.9%的学生认为50%~70%的课程内容有用,仅6.3%的学生认为50%的课程没用。有78.7%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仍有21.3%的学生认为所学的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尽管近80%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能满足临床的需求,但说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还有待于加强。
2.2 对专业课教学的安排及教材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专业课的教学安排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生分别为59.1%和34.6%,还有8%的学生感到一般。说明将近有10%的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拓展性有待于开发。对所用专业课教材,其中33.9%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新颖,趣味性强,62.2%的学生认为内容一般,还有3.9%的学生认为教材陈旧,说明学生对现有教材的需求有所不同,要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应更新教材内容,校本教材的开发势在必行。
2.3 对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评价 对目前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40.9%的学生认为很合理,51.2%的学生认为比较合理,只有7.9%的学生认为一般。对于血液分析技术、体液检验技术、血液病检验技术、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细菌检验技术、病毒检验技术及寄生虫检验技术8门专业核心课,只有25.2%的学生认为应全部包括,有39.4%的学生认为不应包括病毒检验技术和寄生虫检验技术这2门课,近四成的学生认为专业课应在5门及以下。说明学生对根据职业岗位设置课程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4 大学二年级专业课分方向的必要性评价 74.0%的学生认为,大学二年级专业课有必要分专业方向,23.6%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极少数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说明大学二年级的专业课分专业方向有其必要,可能更有利于将来的就业。
2.5 对实习期安排的评价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实习能加深和巩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为毕业后独立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只有5.5%的学生认为实习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效果一般。对实习应安排在哪学期较合理及最佳时间的看法有一定分歧,36.2%的学生认为在第5学期,31.5%的学生认为在第6学期较好,20.5%的学生认为在第4学期较好,还有11.8%的学生选择其他学期。认为实习8个月或10个月为最佳时间的学生分别为44.1%和32.3%,其余14.2%和9.4%的学生认为6个月或1年可能更好。实习时间选择的差异体现技能操作对就业的影响关系重大,说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待于加强。
2.6 学校培养实践技能方面的评价 约90%的学生对学校在培养实践技能方面很满意或满意,认为能获得基本技能训练,为实习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也有9.4%的学生认为学校实践技能培养方面的设置一般,只有个别学生感到不满意。
2.7 对理论课程教学及老师讲授课程掌握程度的评价 对于课程内容的安排,78.7%的学生选择能满足学习的需要,而21.3%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学习的要求。有22.0%的学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课上即能完全掌握,课下不需复习,63.8%的学生认为课堂讲授的内容大部分能掌握,课下只进行一些复习,但仍有12.6%的学生认为课上基本听不懂所讲内容,主要靠课下自学才能掌握。
文章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网址: http://www.zgzyjsjyzzs.cn/qikandaodu/2020/1112/431.html